天门市位于鄂中,地处江汉平原北部,汉江下游北岸,跨东经112°35′—113°28′,北纬30°23'—30°54'。最高处为佛子山,海拔191.5米;最低处为多祥镇陈家洲,海拔23.2米。东邻汉川市,西邻沙洋县,南与潜江、仙桃市隔汉江相望;北连京山县,西北同钟祥市毗邻,东北与应城市接壤。东西横距85公里,南北纵距最宽处58公里,最窄处14公里。全市版图面积为2622平方公里,占全省的1.4%。
地形地貌 天门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,西、南面有汉水环绕,依山带水,呈龙拱虎卫之状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,形成低丘、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貌,各占总面积的1.3%、22.5%、76.2%。低丘海拔最高191.5米(佛子山),是本市主要林区;岗状平原海拔35—60米,是水稻集中产区;河湖平原海拔28—34米,主产棉花、油料、麦类。
土地资源
天门市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。其中全市耕地155994.02公顷;园地1536.98公顷;林地4572.16公顷;其它农用地38139.22公顷;居民点及工矿25378.11公顷;交通运输用地1094.91公顷;水利设施用地3225.91公顷;未利用地1354.47公顷;其它土地21538.85公顷。
矿产资源
全市现有矿产9种,其中能源矿产(石油)1种;非金属固体矿产6种,包括盐、芒硝、钾盐、建筑石料用灰岩、砖瓦粘土及河砂;地下水、矿泉水各1种。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汉江沿线的张港、彭市两镇。岩盐及芒硝分布在小板、马湾、干驿镇一带,砖瓦粘土分布广泛,建筑石料(灰岩)分布在佛子山、李场和渔薪镇的青山地区,矿泉水资源分布在皂市镇,为含锶型低纳饮用天然矿泉水。
水利资源
天门市地域属古云梦泽水域,历史上河、湖多为吞吐调纳汉江的开敞湖与岔流。随着汉江干堤的形成,市境湖、河成为内湖、内河。境内流域面积100 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6条,河道总长585余公里,主要河流有汉江、汉北河、天门河、南支河、北支河等,河网密度达231米/平方公里,总通航里程339.4公里,是全省内河航运发达县(市)之一,历史上素有“舟楫之便”的美誉。汉江经荆门沙洋流入本市,沿市西南和南部曲折东流,境内全长144公里;汉北河横跨天门全境,起于京山杨家峰,经净潭乡严家三湾流入汉川,境内全长56.8公里。汉江北岸的岳口港,汉北河竟陵段东岸的竟陵港,以及皂市河北岸的皂市港,为本市与省内各县、市水陆联运枢纽。全市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有45个,其中重点湖泊16个(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2个,城中湖4个),正常水位时湖水面积35.3平方公里,占全市总面积的1.4%。有中小水库34座;塘堰8089口;涵闸795处;泵站1991座。
天门市平均年降水量28.6亿立方米,但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,在时间上分布不均,故降水量的直接利用率不高,仅为年降水总量的18.5—23.8%,加上市内水库、湖泊和塘堰的调蓄能力,其利用率也只有22.8—27.2%。平均年径流量为8.55亿立方米,其中市北部低丘和岗状平原为2.52亿立方米,中南部河湖平原为6.03亿立方米。时间分配为7月最大,占21.7%,1月最小,占2.3%。
天门市地下水储量为384.58亿立方米,每年可采地下水16.98亿立方米。
主要物产
天门物产资源丰富,除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外,野生动植物约有1100余种,其中动物200余种,植物900余种。
农作物 棉花、稻谷、小麦、大豆、大麦、蚕豆、荞麦、粟、玉米、薯类、花生、芝麻、菊芋(俗名洋生姜)、苎麻、黄红麻、甘蔗、烟叶、黄花菜、茶叶等。
动物 兽类有黄鼬(黄鼠狼)、水獭、草兔、狗獾、狐、牙獐、貉、小麝鼠、豹猫、刺猬、家蝠、穿山甲、长吻松鼠计13种,其中,黄鼬、獭是著名的毛皮兽,豹猫、穿山甲可入药。鸟类43种。鱼类64种,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,鳅科次之,有不少重要经济鱼类,如青、草、鲢、鲤、鲫、黄鳝、鳜、长江银鱼、红鱿、河豚等。软体动物15种,其中产于天门河的橄榄蛏蚌(俗名义河蚶)为名贵水产品,享誉全国;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,分布在张家湖等湖泊,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。两栖动物4种,其中蟾蜍可入药。爬行动物11种,其中龟、鳖为贵重滋补品。蠕动动物2种。节肢动物5种,其中虾、螃蟹、蜈蚣经济价值均较高。虫类14种,其中蜜蜂、蚕有较高的经济价值。其它30余种,不少是害虫天敌。
植物 在900余种植物中,有药材9类152种,其中属国家收购的有20种,年收购量一般为31.8吨,其中野生半夏行销国内,有“荆半夏”之称,1976年采挖量达到155吨;枸杞远销江浙两广等地,1981年产量达到8吨;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,如莲藕、荸荠、菱菜等。全市蔬菜有12类,70多个品种,其中张港镇花菜种植面积7万多亩,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”称号。果树30余种,其中无花果树、银杏(白果)树等为珍贵树种。花卉有7类,188个品种。